「云南科技出版社官网」云南科技出版社是什么级别

体育正文 207 0

云南科技出版社官网

云南科技出版社是什么级别

邓启耀的作品

老人与海鸥原文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飞临昆明的第十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海鸥老人病逝了。在他身后,老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准备蒸鸡蛋馍喂海鸥的。《山茶》杂志和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在老人常去的翠湖边发了个讣告,告知人,也告知鸟:“海鸥老人于1995年12月20日病逝,终年71岁,为昆明化工厂退休工人……老人虽逝,却望海鸥常飞,愿老人之愿与海鸥同在。”讣告和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就放在他常去喂海鸥的地方,许多人在老人的照片上签了名。人们把签了名的老人遗照放在草坪上,准备撒食,代表老人再喂一次海鸥。刚放好老人遗照,未及撒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沸纸,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飞翔姿态都异于平常,好像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鸥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遗像上的老人,凝固着一个它们最熟悉的动作。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好一会儿,看到的人都无法想象这只是一种巧合。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之后,鸥群长时间盘旋在遗像上空,像是为老人守灵,又像是为老人送行……人教版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老人与海鸥》被选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课S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和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 ·与北京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中德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系统对农业的影响”(1990-1992)·与云南大学合作完成“民族文化学”研究(1993)·与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民族学系合作完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研究”(1995-1998)·与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合作完成“少数民族(彝语支)语言调查”(1996-1997)组织工作·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个人完成“哀牢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森林土地保护中的作用”(1995);·完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的资助项目“云南民族文化田野考察”(1995);·主持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的合作项目“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与保护”(1996-1998美方负责周文中,中方负责人邓启耀);·参与美国大自然基金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的“滇西北大河流域国家公园体系规划”项目,“人文遗产地图”课题设计人,1999;·主持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的合作项目“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与保护”第二阶段工作(1999-2001,美方负责人周文中,中方负责人邓启耀);·主持教育部博士点项目“视觉人类学史”,2004-2006;·主持云南电视台委托项目“二战坠机打捞暨纪念航空器诞生百年电视系列片策划”,2004; 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6年重印;* 获钱伟长、费孝通等评审的“用于资助出版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出版基金资助(1992,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指导委员会);* 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4,云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国内哲学动态》、《民间文学论坛》、《高校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及《当代中国认识论》、《中国神话学史》、《思维发生学》、《中国社会的神话思维》等著作评价和引述,代表作收入近百年名家《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1903-1992)。2、《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合作),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执笔《民族文化在哀牢山森林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省社科院农经所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课题,通过验收并出版。3、《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繁体字版),中华发展基金委员会和台湾汉生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中国巫蛊考察》(同上书,简体字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获“中华发展基金”资助出版(1998,中华发展基金委员会);* 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2001,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1、《变迁中的高原蒙女》,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中、英文版).* 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丛书类,高发元主编,本人撰写其中一本)1996,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3、《鼓灵》,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天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滇藏文化带考察》(主编,合作,总撰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项目成果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特别奖,云南省社会科学院,1996,12。5、《访灵札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词典或一般读物类1、《云南少数民族》(合作,执笔“彝族”、“蒙古族”部分),日文版,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0年4月第一版。2、《云南国土资源》(合作,执笔“民族”部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3、《中国云南》(合作,任撰稿和摄影),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获“第二届金桥奖(出版)优秀图书及电子出版物奖简介类二等奖”,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颁发,2002年1月。4、《云南百科全书》(合作,执笔“民俗”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二、视觉人类学研究(含多媒体作品) 1、《宗教美术意象》,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版,1994年重印,2000年再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第4期、《大公报》等有专文评述;* 获第二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二等奖(1995,云南省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会)。2、《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著名民族学家杨 等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有评价;* 国家文物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好评或邀讲学;* 获滇版优秀图书二等奖(1993,云南省新闻出版局);* 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90-92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199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3、《衣装上的秘境》,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4月第一版。台湾珠海出版有限公司再版,1993年7月第二版。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参撰第五、八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1、《秘境节祭》(合作,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英文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评介。2、《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台湾淑馨出版社等,1992年第一版,1995年第五版;*《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月29日第7版有文评介。3、《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4、《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任执行主编和第一撰文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获云南省社科院94-95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推荐“五个一工程”评奖送选项目(199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5、云南民族美术全集第三卷《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第二撰稿人),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6、《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总撰稿),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7、云南民族美术全集第一卷《云南岩画艺术》(主编,合作,第一撰稿人),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即出。 1、《生的狂欢――哈尼族奕车人节日一瞥》(合作,撰稿执笔,片长30分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摄制,1986年。2、《拉祜族的宗教信仰》(合作,任人类学家,片长60分钟),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东亚影视公司委托拍摄,1992年。3、《PUJI And His Lovers》(合作,任人类学家,片长120分钟),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东亚影视公司委托拍摄, 1992-1994。* 获中宣部1994年对外音像制品三等奖;* 参加德国哥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Gottinge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1994年5月。* 瑞典第十五届北欧影视人类学年会暨国际民族学影展,1994年;* 英国皇家人类学协会展,1994年。4、《拉木鼓的故事》(合作,任人类学家,片长120分钟),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东亚影视公司委托拍摄,1992-1995。* 中国影视人类学研讨会,1995年,北京。5、《高原女人》(14集,任策划、撰稿),云南省妇女联合会、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玉溪电视台联合摄制,1992-1994。* 中央电视台(1、2、4、7套),1995年播出。6、《穿越哈巴雪山》(编导、撰稿),中国探险协会山岳丛林专业委员会和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摄制,1995。* 云南电视台1996年2月播出。7、《滇藏文化带考察》(7集,总编导),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和昆明电视台联合摄制,1996。* 昆明电视台1996年播出;* 中央电视台2001年10月播出。8、《重返驼峰》(60分钟纪录片光盘,策划),中国探险协会摄制,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出版,1998年。9、《高原上的民族》(26集,文字统筹),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摄制,山茶影视制作中心、云南民族电影制作中心承制,2001年。 1、《人生历程――人类学初步》(合作),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中国人类学学会通讯》153期介绍。* 获滇版图书“外国优秀作品翻译编辑奖”,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1990,9。2、《文化心理学》(合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西南研究书系》(20本),副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1998年。2、《20世纪中国民族家庭实录》(第一批《夏那藏家》等28种),副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3、《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主编,1995—2000,2。4、《民族文化文库》(含“田野考察丛书”、“民族文化史论丛书”、“中国西部图志”三套丛书),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2001年。5、完成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丛书·云南卷”(16本)的编写组织工作。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1999年。6、《野牛角丛书》(4种),主编,海天出版社,2000年。7、《生育健康与社会科学丛书》(4种),主编1种,编委3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00。8、《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第一辑5种),主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三、社会实践及野外作业1.有文学及美术作品数件获省奖;著有《云南现代重彩画》、《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主编,合作撰文)及数十篇美术评论文章(主要刊于《美术》及海外报刊)。曾主持或参与组织系列艺术活动,如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史》的“西南艺术群体”的艺术活动及宣言,受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之聘任八届全国美展评委,应德某工艺美术学院邀请赴德主持“云南版画展”、演示技法及讲学等。2. 为中国探险协会成功组织或配合组织多次综合考察活动。3. 为云南省政府18项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办公室做云南生物资源开发总体形象策划(任项目负责人及总策划之一),完成《绿色云南》省级形象策划,实施后该项目在中央十大新闻媒体上报道,获国务院优惠政策及资金。4. 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多彩云南·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总体规划》,任课题组副组长。并参与实施“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研讨会”(1999年1月)的组织工作。5.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馆”布展总策划之一并任总撰稿;该馆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馆”布展总策划之一;该馆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颁发的永久保存“金奖”和设计制作“银奖”;6. 受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委托,策划云南省对外形象名牌工程及文化产业项目“民族服饰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系列活动”,该策划已被省委和世博会宣传及大型活动组委会批准立项,其中系列活动第一项“创意民族服饰艺术展演”(任总创意、总撰稿),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闭幕式及专场演出。
邓启耀的作品

张鹤的学术成就

1.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名称《物权法的地役权问题研究》。2.主持昆明理工大学校基金项目,《地役权之功能研究》。3.参与: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名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2)国家科技部课题一项,名称《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与立法研究》。3)清华大学校基金一项,名称《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创新研究》。1.主编:《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规》,云南科技出版社。2.参编:《民法学》,21世纪全国普通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3.审校法律译编:《国外可再生能源法律译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我国物权法定原则与地役权:宏观法定与微观意定之融合”,载《法学杂志》。2.“地役权与相邻关系适用范围界分之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3.“论相邻建筑物间之利用关系的地役权调整”,载《法学杂志》。4.“我国股份公司控制股东义务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法理基础”,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5.“让与担保的物权法空间”,载《河北法学》。6.“论地役权的时效取得”,载《法律科学》。7.“土地法立法价值浅论”,载《法商研究》。8.“善意取得客体新论”,载《法商研究》。9.“高等职业教育‘专接本’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张鹤的学术成就

程序员考试怎么考?

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共有6个级别:初级程序员(相当技术员级)、程序员(相当助理工程师级)、高级程序员(相当工程师级)、系统分析员(相当高级工程师级)。网络程序员(相当助理工程师级)、网络设计师(相当工程师级)。 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从程序员或网络程序员起步,毕业时应该达到高级程序员或网络设计师水平。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从初级程序员起步,毕业时应该达到程序员或网络程序员水平。大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从初级程序员起步,毕业时应该达到程序员或网络程序员水平。大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初级程序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初级程序员水平。如果各别学生专业基础较好,并且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相应的级别。考试时间全国统一是在每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考试分上下午进行。如果有变化将会另行通知。考试地点由各地考试机构 确定。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6-7月份,各个报名点从培训角度考虑有可能提前,水平考试报名需要携带身份证明和报名费,资格考试报名需要携带身份证明和报名费,并需要具备资格报名的条件。水平考试或资格考试具体报名情况,可以到当地报名点询问。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考试用书程序员教程名称:程序员教程(第二版)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大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辅导(第二版)出版社:西电科大出版社名称:电脑报程序员考试辅导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二版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辅导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应试教程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名称:程序员应试辅导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点精讲与试题精解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前串讲和模拟试卷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复习与提高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跨越程序员必备训练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科目1:计算机硬软件基础知识--考点解析及模拟训练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科目2:程序设计--考点解析及模拟训练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备考训练--计算机硬软件基础知识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试题分类精解(第二版)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名称:程序员考试冲刺指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你可以到软件考试办公室了解一下
程序员考试怎么考?

《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黑色雪绒花》([德] 约翰·福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3aKa_IblI8ItxaHyGGLMA提取码: x7qb书名:黑色雪绒花作者:[德] 约翰·福斯豆瓣评分:7.6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6页数:206内容简介:《二战风云3·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的构想和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写作于很久以前。1945年3月到1946年12月期间,我是美军的战俘。其后的几十年间,我从未想过修改并出版这部手稿。那场战争以及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结束的一章。直到1985年里根总统和科尔总理共同拜谒了比特堡(Bitburg)的德军士兵公墓,我才有了出版这《二战风云3: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附书一本+CD-R光盘1张)》的念头。那次拜访激起了世界范围的抗议,就是因为有一些年轻的武装党卫军士兵也被埋葬在那里。包括为这些士兵所办的纪念仪式也被普遍看作是一件可耻的事。从那时起,对那些武装党卫军士兵不分青红皂白的诅咒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厉。显然,这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六十余年后,帝国崩溃的瓦砾依旧堆压着他们短暂的一生,并未被移开。
《黑色雪绒花党卫军士兵回忆录》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基础地质研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考研试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ERlBf8DiPYRbyERmmRUXA提取码: mby6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一)地层古生物新中国成立后,地层古生物科研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50年代中期,云南省地质局的地层古生物组、昆明工学院和昆明地质学校的地史古生物教研室(组),对云南地层古生物的科研和教育起了推动作用。50年代后期,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省博物馆、省石油地质勘探、煤田地质勘探、冶金地质勘探等部门,也相继成立地层古生物组。50年代后期开始,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先后开展1∶100万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960年,省地质厅地质矿产研究所编制出全省21个地史时代的岩相古地理简图,对云南岩相古地理之演化变迁做了概略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中生代红层的划分与对比。50年代末、60年代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相继开展滇中和滇西地区的中生代红层分布区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专题研究,李积光、毛宝森首先在红层中采获大个体化石,衡思清、秦德厚等对滇中中生代煤系及红层进行划分对比;继后,张翼飞等在漾濞县坝注路建立了滇西中生代煤系和红层剖面,1960年初李积光等人在永平县鸳鸯塘采获一批化石,揭开了滇西红层所谓“哑地层”之谜。1966年,在省科委组织下,由省地质局、云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和古脊椎动物古人类所联合组成云南中生代红层研究队;到1975—1977年,以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为主,综合各家调研成果,出版了《云南中生代红层》、《云南中生代化石》等专著。在此期间,省地质局第一区调队张翼飞等提出滇西中生代地层划分方案,此方案受到实践的检验,沿用至今。196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钱方等人在元谋县上那蚌发现“元谋人”(经古地磁测定距今170万年,是国内已知的最早使用工具和火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还在当地发现云南马、水牛、云南水鹿、剑齿象等14种哺乳动物化石。1972年,云南省地质局组织的昆阳群专题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云南中东部元古代昆阳群地层划分及对比》,将昆阳群分为8个组,并提出其区域对比方案。1974年,由云南省地质局主编,昆明地质学校、昆明工学院地质系、云南石油勘探指挥部、地质部西南地质研究所参加,编纂成《云南化石图册》(上、下册),书中收集了1968年以前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共655个属、2313个种(其中新属11个,新种299个),包括科、珊瑚、层孔虫、苔藓虫、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介形虫、棘皮动物、笔石、脊椎动物、古植物等门类。1975年,禄丰县文化馆王正举在该县石灰坝采获一枚“人牙”,经省博物馆张兴永鉴定,认为是一古猿牙齿。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古猿化石产地。1978年,《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云南分册)由地层表编写组集体完成,地质出版社出版。本书将云南地层区划为4个Ⅰ级区,11个Ⅱ级区,32个Ⅲ级区,12个Ⅳ级区,建立了各区地层系统,地层单位划分到“组”或“段”。同年11月,以国际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主席J.W.考依为团长的该组代表团一行7人,参观了晋宁县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省地质科研所罗惠麟、蒋志文介绍了初步研究成果。代表团认为该剖面地层出露良好,应加深研究。1979年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地层分会主席W.齐格勒率该会代表团一行7人,观察了曲靖的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剖面。1980年,在禄丰出土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距今800万年,世界上尚属首次发现。事后,陆续发现腊玛古猿头骨、西瓦古猿头骨、带牙齿的上下颌骨、牙齿等多件,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化石多种。1982年,云南省地质局在昆明市海埂施工“滇科1孔”,此钻井深527.92米,所获取岩心,供与成都地矿所共同研究滇池的沉积、生态、环境变迁等课题之用。1983年5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召开的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会议,预选了晋宁县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12月表决以2/3通过,被推荐给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审批。同年,省地质科研所吴懋德等完成《昆阳群地层划分对比》,将昆阳群分为三个亚群,在地层层序上,反映出另一种学术观点。1984年,省地质科研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昆阳磷矿矿务局有关科技人员合著的《中国云南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一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1978年以来的研究成果,是对层型剖面做了详细研究的专著。1985年,省地质科研所方润森、江能人等编写的《云南曲靖地区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及古生物》,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郭福祥编著的《云南双壳类化石》,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二)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些著名的构造地质学派,都用各自的学术观点对云南区域构造做了分析和解释。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黄源、范承钧等,按多旋回构造学说,划分过云南大地构造单元。而最有基础的是,1965年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即昆明幅、下关幅、普洱幅、凭祥幅地质图及说明书中的大地构造划分。根据构造旋回,在云南境内可分扬子准地台(晋宁旋回)、南华准地台(加里东旋回)、藏滇地槽褶皱系(印支旋回)、昆仑-秦岭褶皱系(燕山旋回)4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下又可进一步划分到二、三、四各级,资料比较系统,依据比较扎实。70年代初,我国卓越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开始在云南省普及,不少地质工作者结合云南地质的实际进行综合研究。1973年,赵剑畏、杨荆舟编制出1∶50万云南构造体系图,1975年撰写出《云南主要构造体系划分及复合关系的初步分析》的科研报告;与此同时,昆明工学院孙家聪、省地震局张俊昌也分别编制了1∶125万和1∶100万全省构造体系图。197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杨开庆等完成了《哀牢山地质构造与超基性岩铬铁矿分布规律的研究》项目。同年,云南省地质局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地质力学”的研究,由区调队王义昭等具体承担其中的《云南省构造体系与矿产分布规律、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项目,于1981年提交了报告。1977年,国际地科联主席杜伦佩率代表团来云南,考察了哀牢山构造剖面和通海地震断裂现场。1979年,何发荣、杨荆舟在青藏高原地质讨论会上发表了地质力学观点的《云南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兼论高原地壳形成机制》一文,对云南地壳演化分了八个主要期次,即造山期、坳陷期、裂谷期、造陆期、陆盆期、高原期、湖盆期、峡谷期。新全球构造(板块构造)理论传入我国后,1973年,李希勣提出红河断裂带为板块缝合线;王凯元等于1975年、1979年两次撰文对云南古板块进行划分;1979年,段新华根据红柱石、蓝闪石分布,提出哀牢山-藤条河断裂带为古板块缝合线。1978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任治机、蒋家申、苗明元等编制出云南的古板块构造图,探讨铁、锡矿产与板块构造的关系。1982年,范承钧在“三江”成矿远景区划工作中,将云南的板块构造界线归为“二线一谷一沟”,即哀牢山地缝合线、澜沧江地缝合线、昌宁-孟连裂谷、兰坪-思茅堑沟。(三)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大规模展开,云南省境内岩浆岩的研究也逐步深入。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云南省地质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云南工作站等单位,先后对滇西中、酸性岩、基性超基性岩开展了专题研究和区域调查工作。1975年,省地质局组织力量编写出《岩石分类与命名》一书,为全省统一岩石定名和划分提供了准则。1980年,省地质局区调队完成了1∶75万云南省岩浆岩分布图,表示了605个岩体,划分了岩类及时代,有82个岩体有同位素年龄数据;并对火山岩划分出13个喷发期。这是云南省第一轮比较完整、有资料基础的岩浆岩分布图。1985年,谭雪春等完成《滇西斑岩及斑岩铜矿》研究课题;施琳、陈吉琛等在《滇西锡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专题研究中,将滇西花岗岩分为同熔型、重熔型、变质交代型三种成因类型,并讨论了与锡矿成矿的关系。关于变质岩及其地质体专门性的研究成果有:60年代初期,西南地矿研究所对哀牢山变质带的研究,详细划分了变质岩系,做了原岩恢复工作;1974年,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对哀牢山变质带岩层层序做了初次划分;1975年,省地质局第一区调队综合整理滇西地区变质岩的资料,划分为8个变质带,对每个变质带的岩石特征、变质作用、变质相及矿物组合、变质时代做了探讨;1985年,省地矿局区调队熊家镛等采用当今变质岩石学的理论和方法,编制全省变质岩地质图,划分了Ⅰ级变质带5个,Ⅱ级11个,Ⅲ级21个,并对每一变质单元的相系、相组、变质类型、原岩恢复、变质时期做了系统阐述,确定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埋深变质作用三种类型,其中划分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亚型和低压区域动热变质作用亚型,对变质作用有新的补充和见解。
基础地质研究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